找到相关内容3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54)

    稳重庄严,徐徐而行。 有些人平时散漫惯了,一点都不要求自己,走路连蹦带跳,通过这种行为也能了知其内心境界。《般若经》中云:“行住坐卧具正念,视一木轭心不乱。”行、住、坐、卧四威仪必须要具足正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01618812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55)

    : 危难喜庆时,心散亦应安, 经说行施时,可舍微细戒。 前面一再强调了我们平时心应该专注,身体要像大树一样稳重,走路只看一木轭许,这些要求非常严格。但在有必要的情况下,倘若实在无法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858308125.html
  • 莫谓袈裟容易得 只因累劫种福田

    剑斩乱麻,轻快而又稳重的靠近窗口,想要从窗口逃脱,窗口外有铁门窗,铁窗封密不可泄,铁条又是大约一公分以上的直径,他将双手按在铁条上,用力使劲,欲令拉开铁条,但始终无法拉开前后拉了十分钟,头昏脑胀,...

    释如本

    |出家|入佛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954188282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56)

    必须观察自心的动机是善、是恶,还是无记?对自他有利益还是没有利益?有损害还是没有损害?方方面面观察完以后,作为发了菩提心的安稳者[2],绝不能随烦恼所转,务必做到稳重如理地奉行善法。 这一点对...

    无著菩萨著 索达吉堪布译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843098413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60)

    违缘,修行起来简直举步惟艰。而三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,相比之下就比较稳重,他们知道身体到底是什么样的,贪著别人身体是这么一回事,贪著自己身体也是这么一回事。所以,人如果到了一定年龄,对身体的执著会逐渐减少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75048841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85)

    这个活佛、那个上师来了,马上兴高采烈、欢喜若狂,把法本一扔就跑出去了。这种行为,一方面是好,说明你的信心非常“新鲜”,很不错,但另一方面,这种喜新厌旧的心态会不会保持很长时间?作为一个修行人,稳重系统地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212802990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88)

    我们没有开悟的时候,为实执习气所牵,一直对贪嗔痴等外境牢牢执著。而一旦有所悟入之后,一切显现均如梦中的山水,只不过是心的幻现而已。所以大家遇到欢喜快乐或哀伤痛苦时,自己应当稳重自持。快乐的时候,不要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914231020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90)

    出家受戒。白天精勤闻思,夜晚休息时,哥哥顽皮,常压在温和稳重的弟弟身上耍弄。久而久之,弟弟忍无可忍。一天他拿了块大砖石裹在衣服里,这时哥哥又故技重施,结果腰搁在砖石上折断了腰椎,从此再也直不起来,成了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8422510209.html
  •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(二)

      694.恶意盘诘,令他人难堪,图逞一时口业,将来必遭累劫之罪殃。   695.佛法主张「因果论」,不主张「宿命论」。   696.成功的人,需有八十岁的智慧,二十岁的干劲与五十岁的稳重。 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慧律法语|格言|法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3330437630.html
  • 佛陀的格言

    高等领悟力的训练。   一四○、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,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着稳重,这意思也就是说: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,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。   一四一、智慧是从...

    陈柏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240201.html